知青論壇

搜索
查看: 9370|回復: 13
收起左側

宝日格斯台(知青)烈士陵园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6:41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A=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7:01 | 顯示全部樓層
B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7:24 | 顯示全部樓層
C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8:01 | 顯示全部樓層
D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8:25 | 顯示全部樓層
E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29:04 | 顯示全部樓層
F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0-12 07:59:38 | 顯示全部樓層
G_副本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6:57:00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帖最後由 杭州知青老诸 於 2019-11-14 16:58 編輯

       1969年3月,我们从杭州支边到了虎林插队,后来调到县种畜场,场部二道岗即在这二起大火事件农场的中间。想不到的是,这起“4.18”大火牺牲的人,竟没引起后来“11.7”大火组织扑救者的重视。一个县二个兵团连队,一年中先后发生了这样的重大事件,这又说明了什么呢?

K.jpg

       “4.18”烈士陵园呈长方形,四周用洁白的栅栏围护。护栏外是挺拔穿天的落叶松,它们如同忠实的卫士一样为烈士陵园守护、站岗。步入大门,高大而庄严的大理石纪念碑座立在正中。碑上写有九个大字:"四 · 一八烈士永垂不朽"。
       数十年前,我曾只身来过这个陵地。那时的陵园让我感觉只是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,坟茔为土堆状,坟堆前立的碑是木板制作的,约一米左右高,好象再没有其它设施。而今,近千平方米的陵园,庄严肃穆,焕然一新。尤其是高大的大理石纪念碑让祭奠者肃然起敬。陵园的四周立有牢固洁白如玉的护栏;陵园大门呈拱式,大门两侧设耳门,材料采用高档的铁艺烤漆工艺組装;烈士们的墓是防备雨雪的半球形大冢;冢前立有纯洁的汉白玉石碑,它象征着哀悼、书写、纪念烈士们的高尚人生。冢的周围种植着翠绿的松柏相伴,园内硬地铺设了大理石。看的出坟莹者勤劳而负责任的维护着这块纯洁的圣地。
       烈士们!4.18的勇士们,安息吧!
       【特注】陵园二十六名烈士中有知青十三人,职工、家属十三人。知青中:上海5名、女(四连),天津2名、女(四连),齐齐哈尔3名、2女1男(四连),北京3名、女(四连2人三连一人)。

       笔者:北京知青杜克锦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6:59:35 | 顯示全部樓層
L.jpg
那年,那一场大火
       去年,我们回云山农场省亲时,专程去了烈士墓。烈士墓在六连到团部之间的公路北侧,离路边约百米。原来荒草掩映的陵区,现在已被回来省亲的知青们捐资修葺一新:从大路到陵园新修了一条宽敞的专用路,路两旁种上了笔直的杉木,陵园四周建起了围栏。由于没有事先联系,我们只能在锁上的大门外,透过围栏向里张望:陵区干净整洁肃穆,陵墓已不是原来低矮的土包,被人们用水泥重新加高加宽,一座一座整齐的排列着,墓前树立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,鲜红色的墓主人名字格外刺眼。整整26座墓碑!整整26条被永远定格的年轻鲜活的生命!
4.18!对于每一个云山人,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!
       1970年,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一些。还不到4月中旬,草甸子上的积雪就已融化了,在低洼地方积成小水洼。齐腰深的野草,经一冬的风吹雪压,大都倒伏在地,形成了厚厚的草毯。眼看表层的土地开始化冻,垦荒者们将农具、拖拉机检修完毕。为了防止过厚的浮草堆积缠绕犁铧,按照传统的耕作方式,都要进行烧荒,把荒草烧掉,草木灰还是很好的肥料。你们可能会认为,草甸子上如果着起火来,一定是烈焰冲天,非常壮观。其实不然。北大荒的草又高又密,像一个巨大的干草堆,大量的可燃物同时燃烧,火焰会瞬间爆燃上升,在火场上空形成一个巨大的低气压,周围的空气借着风力迅速补充过来,所谓风借火势、火借风威,三四级的风力转瞬之间就被加强到八九级,像一个巨大的热带气旋,时速能达到七八十公里,人绝对是跑不过它的。火场中心低压区的干草得不到充分燃烧,就变成浓烟急剧上升。所以,你基本上是看不到火的,看到的是一堵几层楼高的烟墙,是一道绵延几百几千米的黑黄色的烟幕,像肆虐的海啸一样奔腾翻卷呼啸而来的,以排山倒海之势,将面前的一切化为灰烬。所到之处,一片焦土。烟尘直薄云端。每年这个季节,都会有这种烟云从各处升起。
       但是那一天,1970年4月18日,从5连方向升腾的烟云似乎更浓更黑更高,遮天蔽日,给人不祥的预感。果然,广播里传来消息,跑荒了!!(火超出了可控制范围)有人被烧了!要求各连紧急支援。然而,当人们赶到现场时,一切都过去了:火头早以远去,没有了明火,没有了浓烟,视线之内,焦黑一片,只有散落各处的百十来个“黑土堆”,冒出屡屡青烟,那,正是被大火吞噬的人!人们发疯似的冲向冒烟的“黑土堆”,把他们小心的翻转过来,立刻满眼的惊骇和恐怖:烧焦的衣服碎片贴在身上,烈焰使伤者的头部肿的老大,五官已无法分辨,口鼻处只剩下凹陷的孔洞,皮肤开裂,血水流淌。暴露的手脚都被烧焦。惨不忍睹!人已经成了松散的一堆,不能抱也不能背,只能用工作服把人轻轻兜起来往路边的车上抬。团部的卫生队无力处理这样严重的烧伤,死伤的百余号人就都暂时安放在紧邻路边的团部招待所,等待往师部医院送。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7:01:04 | 顯示全部樓層
       招待所里医护人员忙成一团,呻吟声叫喊声此起彼伏。招待所成了人间炼狱!最危急的是那些濒临窒息的伤员。事实上,在大火中被烧死和严重烧伤的,多是因为在惊慌中大口呼吸而被灼伤呼吸道,引起气管支气管水肿、粘膜脱落阻塞呼吸而窒息。现场只有一个职业外科医生,情况太过紧急,没有消毒设施,没有手术包,没有助手,发现有伤员要窒息,他就跑过去,左手把伤员抱在怀里,右手拿个刀片,顾不上麻醉和消毒,一刀切开气管,插进一根管子,让伤员能够呼吸,如果不是他,不知有多少伤员要窒息死在招待所里。
       我们连的车开到团部就被截下来了,因为现场的伤员已经拉到招待所了。招待所门口有人把守。我也只是在窗外看了一眼,没有看到人,只看到了白布单下露出的一只手,至今记忆犹新:焦黑、枯干、恐怖的弯曲着!和动画中魔鬼的爪子一模一样!
       那天,那一场大火,让26个知青永远的留在了黑土地,更让七八十个知青在今后的几十年里,要以“非人”的面目,面对日益残酷的世界。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想到这几个字:生不如死!
为什么?!为什么?!!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垦荒中,年年烧荒,却从未发生这样的惨剧?!实际上,在文革之前,在知青到来之前,烧荒打火是有着成熟的、行之有效的程序和经验的。烧荒之前,都要打防火道,就是人工在下风头预先将草烧掉;打火时只能站在烧过的地方追着火打,不能站在没有烧过的地方迎着火打;如果火头过来了,不能顺着风跑,必须将棉衣脱下浸湿,包住头趴在地上屏住呼吸,这样瞬间烧过去的火只会灼伤后背的皮肤,不会造成面部和呼吸道的损伤。这些老职工都懂得。事实上那天也有老职工嘱咐过。但那天,在那文革的疯狂年代,当大火扑过来的时候,喊出来的口号却是:“火场就是战场,火光就是命令,兵团战士们,迎着火冲上去!”!在这口号的感召下,知识青年变成了无知的牺牲品。
       1994年秋,在北京历史博物馆(现国博),举办了名为《黑土地》的展览。作为对那段历史的纪录,26个牺牲人的姓名和照片赫然出现在展会的墙壁上(全部被追认为烈士)。那一动不动站在相片前老泪纵横的白发人,应当就是照片上人的亲人吧!
       知青,一个永远不应该被遗忘的名字!

       笔者:北京知青石头


M.jpg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7:02:41 | 顯示全部樓層
H.jpg

       上山下乡期间究竟死了多少人,目前尚无具体的说法。197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会议上,对因工伤事故死亡的知青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: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53人,广州兵团210人,云南兵团297人;而新疆兵团自1969年以来,仅自杀的就有134起……他们当中有人是为了扑救山火,有人是为了抢救陷在泥沼里的拖拉机,有人是为了抢救落水的山羊,也有人仅仅是为了捞起掉进洪水里的几根电线杆子。如上海知青金训华,1969年到逊克县双河村三个月后,在洪水中抢救电线杆牺牲。
       这些牺牲的知青,从来不会想到,当他们伴随着几千万人的知青大潮,涌向这片广阔天地的时候,这里就将成为他们人生的终点。他们随潮而来,却不能随潮而回。他们仿佛是这大潮过后留在沙滩上的几粒沙子,永远的埋在了那片离家千里之遥的冰天雪地了。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7:03:54 | 顯示全部樓層
黑龙江兵团(虎林)四师三十五团11.7大火

i.jpg

       当年在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发生跑荒的事,屡有发生。虎林县境内的农场在1970年就先后发生过两起烧荒跑火烧死很多知青的事件。一件是1970年4月18日三十九团(兵团改建后称云山农场)跑荒事件,共有26名男女知青献出宝贵生命,其中多数是女生。另一件是1970年11月7日,四师三十五团(兵团改建后称庆丰农场)知青奉命扑灭草甸荒火,14名男女知青英勇献身(其中女生13人),年龄最小不满17岁,最年长的也只有23岁。前者报道极少,后者曾因凤凰卫视和央视做过专题报道。
       然而,这场“11·7大火”最终被定性为一场大事故,三十五团救火牺牲知青至今都未被授予烈士。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7:04:48 | 顯示全部樓層
J.jpg

       解说:十四座墓碑,花样的年华,一场荒火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同一个日子。几十年过去,当青春凝固,一代人的激情与热血,如何在烈火中永生。
再过一些年,除了冷冰冰的文字记载,还能有多少人记得知青那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呢?将近两千万人的青春岁月,确切数据不详的年轻生命 ----
       花样年华俱往矣!
 樓主| 發表於 2019-11-14 17:05:14 | 顯示全部樓層
N.jpg
使用 高級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